根据《东京新闻》5月19日的报道,2028年日本将以美国的电子旅行认证系统(ESTA)为蓝本,打造自己的网络安检系统,并称之为“日本版ESTA”。
ESTA系统由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于2009年推出,用于确定访客是否具备符合签证豁免计划(VWP)条件前往美国的资格,旨在通过在出发前对旅客进行预先筛选来增强安全性。认证系统与旅客的电子护照关联,有效期为两年或护照到期日,以先到者为准。ESTA允许来自VWP国家的旅客以旅游、商务或中转的目的访问美国,最长停留时间为90天,无需申请签证。
曾经的911恐怖袭击让美国对于入境者的监管上升到了国防安全的程度,ESTA系统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如今日本也开始打造适合本国的ESTA系统,不禁让人怀疑日本究竟是“防微杜渐”还是“未雨绸缪”?
根据东京新闻的介绍,日本引入这套系统的初衷是针对“内忧外患”——对内是防止外国人非法就业,对外是预防敌对势力的恐怖主义。系统的核心则是建立外国人入境前的网络询问环节,以了解入境者在日本的逗留目的等信息。
据出入国在留管理厅介绍,目前飞往日本的航班乘客名单由航空公司在航班起飞后提供,出入国在留管理厅会根据非法滞留或有犯罪记录的外国人信息进行核对,日本机场则会根据核对结果再进行筛查。虽然这些流程环环相扣看似严谨,但在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不够高效。比如,对于那些被勒令离境的外国人需要花很长时间来进行现场处理。
引入ESTA系统后,就可以提前做好筛查工作了。在登机前几天,入境旅客就被要求提供姓名、护照号码、入境目的、逗留时间、居住地址等相关信息,入国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这些旅客信息进行检查,如果怀疑他们持有非法目的入境日本,比如打黑工、非法工作等,直接拒绝其登机。
ESTA系统的对象是适用于免于获得短期停留签证的国家和地区,即免签国家,并不包含中国。
从理论上看,ESTA系统确实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这是美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打造的安保体系。从现实效率来说,对于部分存在一定问题的旅客而言确实也是好事,毕竟提前被拒总比飞到日本后再被遣返要好很多吧,最起码机票钱是省下了;而且给机场筛查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机场通道周转效率。
不过槽点也是有的,头一个就是隐私问题。有人担心,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如果自己把个人信息、逗留时间、在住地址都提前汇报了,被航空公司泄露了怎么办?人还没飞,隐私先行——这个安全谁来保障?
再说,这个“嫌疑判定”的标准也是个谜,真人都没见着呢就被贴上了“黑户”的标签?如果被拒了,上哪说理去?
总之这个“日本版ESTA”算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了是游客福音,用不好就成了隐私黑洞;用好了可以提高日本社会的安全,用不好会降低日本入境游的体量。
尽管日本版ESTA并不针对中国,但却是日本入境条件收紧的一个信号,只能说“真金不怕火验”。
热点视频
热点新闻
![]() |
2025/4/18 |
|
![]() |
2025/4/11 |
|
![]() |
2025/3/24 |
|
![]() |
2025/2/19 |
|
![]() |
2025/2/10 |
|
![]() |
202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