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春天正迎来烂漫樱花,也被称为“旦旦”的旅日大熊猫“爽爽”的离世给这个美好季节平添了一份无声的伤感。这位在神户度过23年半的中国“使者”,带着几近人类百岁的高龄,客死他乡,带着家乡人对她的思念,以及成千上万日本人对她的宠爱和感激,给自己超期的友好使命画上了一个安静句号。这一刻,无数中日粉丝为之动容。黯然落泪的日本网友说,就让日本纷飞的樱花成为“爽爽”去往无愁的熊猫天国的装点吧。
中日之间,无熊猫,不友好。两国邦交正常化有多少年,大熊猫的友好桥梁就架起了多少年。“爽爽”之外,康康、兰兰、香香、童童等等,正如1972年日本东宝公司请动漫大师宫崎骏担任编剧推出《熊猫家族》所要寓意的那样,熊猫之于中日,不再只是单纯的象征,两国和双方民众倾注于此所浇灌起的,是一部不因任何而被左右的贯穿始终的友好史。
面对“爽爽”的离开,有人常提“爽爽”原本“归期”已至后来延迟回国后日粉们的开怀和放松,有人仍忆去年神户王子动物园为“爽爽”庆祝28岁生日的欢乐场景,有人没忘两国组成联合专家组为“爽爽”治病诊断的严谨合作。“爽爽”从来到日本那一天开始,直到平静地离开,从未脱离日本民众的视野,也一直活跃在日本媒体的文字和镜头里,更是中日友好互动和民众对话的“话匣子”。“爽爽”旅日故事的背后,我们还应该读取属于双方共同的认知收获和精神财富。
回首中日跨越半个世纪的交往,在民间,或许难能找出比共同呵护“熊猫友好”更加历久弥坚的默契和笃定。正是在中日这样的情感共享和共鸣之中,“爽爽”才能够把长达20多年的“熊猫生”都变成两国共享的“亲密时光”。与其说是中国国宝的憨态可掬和弥足珍贵俘获了粉丝们的心,不如说是双方在特殊的熊猫篇章里奏出的“琴瑟和鸣”始终不断在影响和深化彼此的认知。在我看来,这样的“琴瑟和鸣”,就是要重视能够联系中日情感和关系的纽带,而像熊猫这样的存在,要多多益善,久久为攻。
发现“共有”。历史既有财富,也留下负担。负重前行之中,中日关系被时代赋予的永恒课题之一,就是不断探寻和打造友好。友好不是空洞,是具体,如熊猫所唤起的友爱和真情。就像中国驻大阪总领馆提炼的那样,要从“熊猫爱”不断到“人间爱”。我认为,中日要善于和勇于发现可共有的友好因子,不断根植,呵护培养,为双边关系构造牢固的“金汤”。
用心“共担”。在获得中日共同用情、用力上,“爽爽”不是唯一一个,但它是突出的代表,这也让它即便离世同样唤起双方强烈共鸣。无论哪一幅熊猫篇章,中日之间的惺惺相惜、携手前行从未缺席,官民并举也从来都不是什么奢侈。担当使然,责任使然。在共享中摁紧合作的扣子,在共担中强化共荣的意识,这或许就是熊猫使者们给中日两国的小启示和大道理。
“爽爽”不会再回来,未来或有更多新“使者”担起同样重任,中日友好的历史车轮也仍会向前。如能像熊猫园里那样“琴瑟和鸣”成为双方没有句号的交流常态,那中日友好一定会是不受干扰的“永远进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