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历久弥新的“能面精神”
作者:冯玮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3/16/2023 1:16:31 PM
 

东京有一家叫“仮面屋おもて”的面具专营店,推出了“3D仿真面具”,广受青睐,虽然价格不菲,但经常供不应求。这则被日本诸多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作为历史学者的我,却感到只不过是“旧闻”。须知日本面具制作技艺的源流在中国。

早在古代,中国江南的“吴乐面具”就传入了日本。日本的佛教寺院在举行大规模法事时,面具常被用作舞蹈表演的道具。之后,日本匠人刻意求工,不断创新发展,使面具制作技艺日臻完美。今天,日本法隆寺、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着两百多个用楠木和桐木制作的面具,非常精美。野间清六在《日本面具史》中写道:“日本的面具,就其繁多的品种和优秀的制作技巧而言,堪称世界之最。”

在日本,将面具运用到极致的是能剧。能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叫“能面”。“能面为能之生命”,“能面之心乃能之心”,由此可见能面在能剧中的意义。我认为,日本的能剧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国粹,与日本人的处世观及伦理观不无关联。因为,日本人普遍“戴着面具生活”。虽然能面和人们生活中的“面具”不可简单等同,但两者似乎不无关联。

按照曾经担任美国驻日大使的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的说法,“日本人在与人交往时只暴露外部的脸,即仅显示‘面具’。这种习性转化成了制作面具的喜好。”不过,必须强调的是,日本人的“面具”有时是为了掩盖真实情感,这种掩盖有时是必要的,无可厚非。特别在避免使人难堪时,这种“面具”尤其不可或缺。有人对我说,有些日本人其实内心并不喜欢中国,只是不表露出来而已。我反问道:“难道你愿意他当着你的面贬损中国?”

日本人有时活得很累,因为他们经常要“戴着面具生活”,甚至经常要“戴着面具表演”。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一书中,将西方文化定义为“罪的文化”,将日本文化定义为“耻的文化”。按照我的理解,所以如此定义,是因为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所以强调“自律”。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日新月异,不断增长,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准则。”这段话是强调“自律”即自我约束的名言。日本人则特别关注“他人的评价”。日本人强调“不给他人添麻烦”,日本谚语“人在旅途无廉耻”,就是注重“他律”的证明。

1996年,根据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失乐园》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TBS电视台热播。当时,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场景:由古谷一行和川岛直美饰演的男女主角久木祥一郎和松原凛子陷入不伦之恋后,一起去日光旅行。他们在那里观赏能剧时,荧屏上能面和他俩的表情不断闪回,我顿时萌生了一个疑问:这是不是一种隐喻?2014年5月,渡边淳一先生来复旦大学讲演,负责接待渡边淳一夫妇的我,专门就此问题向渡边淳一先生请教。他回答说:“因为他俩也是戴着面具生活的。”这一回答使我释然:确实如此。

常识告诉我们,面部表情往往是思想和情绪的外化。但对日本人,这种常识很可能失效。因为,日本人经常戴着“能面”,而“能面是始终不变的”。世事沧桑在变,但日本的“能面精神”历久弥新。(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