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医疗
 
 
 
  打印 关闭窗口
动脉解离防治的思考
作者:汪先恩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10/1/2020 11:50:26 AM
 

动脉解离,也叫动脉夹层,夹层是解离引起的,因而叫解离更确切。动脉解离已成多发病,表现为突然出现相应部位的撕裂痛或绞痛,目前采用人工血管置换或支架方法治疗,实施该手术的医生都非常优秀,但毕竟治标不治本,只要体质未变,别处的血管依然会出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的状态是终身用自己的血管,实际上只要注意防治,动脉解离可以避免。

在人体所有管道中,相比而言,动脉非常结实,接触血液的血管内皮细胞寿命达3年左右,而接触食物的胃粘膜细胞的寿命只有3到5天。动脉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内膜主要是内皮细胞,辅以内弹性膜及少量胶原;中膜由平滑肌细胞和细的弹性胶原纤维构成,具有弹性;外膜主要是纵行胶原纤维等构成的结缔组织。虽说动脉分三层,正常情况下,三层之间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动脉解离,对生命危害较大的是大动脉解离、脑动脉解离和肠间膜动脉解离。人工血管置换手术主要用于大动脉解离,尤其是供应头颈部和心脏血流的主动脉的上升段的大血管,临床上叫A型主动脉夹层,对于供血于支气管及腹腔脏器的下行主动脉解离,多采用保守治疗。大动脉手术后,如果不出现脑梗、心梗、心律不齐、脊髓麻痹、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那就很理想。

目前,把动脉解离的原因归结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实只有部分病人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长期服降压药的人依然发生动脉解离,当然对出现动脉解离的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压力大会加重解离,虽然血压不是引起解离的根本原因。

正常情况下,血管通过止血,血栓形成,血栓溶解,损伤修复进行自我保护。血管的能力与状态,取决于内脏机能,尤其肝肾机能。

当动脉的损伤超过修复能力,就出现动脉瘤、动脉解离和血栓,这三种状态可单独或同时存在,本质都是血管损伤的结果。

血管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毒素、炎症、代谢障害、药物、外伤。毒素包括内生毒素和环境毒素,吸烟也可以看成一种外来毒素;已知梅毒、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疾病可并发动脉解离,炎症尤其是免疫性炎症,无疑会引起血管损伤;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障害疾病,会引起血管损伤;血小板是血管修复的最重要物质,内皮一旦损伤,血小板立即粘附在损伤处,被胶原等激活,释放生长因子,促进血管修复,同时形成血栓,堵住伤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血管内皮损伤就易变成血管解离。肾皮质激素引起胶原代谢障害,导致血管中层硬化而增加血管解离风险;外伤与手术,如果伤及大血管,也会引起血管解离。

了解动脉夹层发病的基本原理,从生活习惯上入手可以预防,对于保守治疗或手术后的患者,采用合适的中药制剂调理,大多能恢复正常生活。总之,对动脉解离等血管疾病,要标本兼治。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