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医疗
 
 
 
  打印 关闭窗口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的思考
作者:汪先恩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17/2018 6:16:51 PM
 

经济全球化,疾病似乎也在全球化,有些疾病亚洲本来很罕见,现在激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厚劳省把该病列为“难病”,所谓难病就是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没有确立。该病原来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由于检查手段的进步,发现有些病例还未达到肝硬化程度,2015年前后改叫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该病5年生存率较低,约50%,实际上,如果中药运用得当,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早期可以治愈。

例如,50岁女性,5 年前因皮肤瘙痒和发黄在当地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过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降脂药、抗过敏药、维生素D等各种治疗,未见好转。8个月前求助中药治疗,初见时,皮肤瘙痒,疲乏气短,腹胀厌油,膝关节痛,眼睛干涩。血化验显示:总胆红素增多,血清铜增高,纤维化指标PCⅢ(Ⅲ型前胶原)和IV-C(IV型胶原)轻度增高,肝细胞的酶如ALT和AST异常升高,胆管细胞的酶如γ-GTP和ALP显著升高,这些代谢酶本来在细胞质里面,血中大量出现表明相应细胞大量破损。改服用SOHOTATSU、ONKEISO等中药制剂,开始与熊去氧胆酸并用2个月,停止其他化学药物。逐渐改善,8个月后,除抗核抗体尚未恢复正常之外,肝胆生化等指标均正常,诸症状消失,同方案继续巩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管细胞反复被白细胞等攻击破坏后,如果细胞修复不到位,便长出纤维充数,纤维多了就变成肝硬化,肝硬化晚期比较危险,因此必须在炎症期或纤维化早期阻断病变。

对症处理有限。这个病的症状很多,不宜一一对应,因为用药多会加重肝胆负担。胆汁通常流向肠道,该病的瘙痒是胆汁逆流入血引起的,用止痒药无济于事;胆固醇增高也是胆汁排泄不畅引起的,降胆固醇药无益;骨质疏松和眼干涩是由于消化道缺乏胆汁,脂溶性维生素A、D等不能吸收引起的,骨科和眼科处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病根在免疫。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男女比例为1:7,中年以后的女性发病率高。流行病学提示环境污染地区的人易发病,认为与添加剂及化学药等有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具体机理还没有搞清楚,但可以肯定病根在免疫异常,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过敏,即免疫识别障碍,自己的免疫系统把小叶间胆管等部位的胆管上皮细胞,当有害异物来进行攻击。本质上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似,只不过受攻击的对象不同,被攻击的主体是胆管上皮细胞还是肝细胞而已,最终都会形成肝硬化。胆汁是肝细胞分泌的,两个相邻的肝细胞组成毛细胆管,故胆管病也要从肝治。

治宜综合。熊去氧胆酸当初从中药熊胆中提取,现在可人工合成,有利胆作用。但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仅仅利胆不够,还要采取保护肝细胞,调整免疫,促进代谢等综合措施,对此,中药有非常好的作用,只是术语不同,理解了就可以活用。总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以防治。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