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文史漫笔176】透过日记认识真实的夏目漱石
作者:程千凡、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7/29/2024 2:57:04 PM
 

在世界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他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夜空,也跨越国界,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的《漱石日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由平冈敏夫编辑,陈德文翻译),不仅是一部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一幅细腻描绘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卷,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人性无尽的探索。

夏目漱石的童年,如同被命运随意抛掷的箩筐中的货物,经历了从养子到归家的曲折旅程。这样的起点,似乎预示了他一生中对归属感的不懈追求与对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在《漱石日记》中,我们看到,即便是远赴伦敦留学,那份对故土的思念与对自我身份的探寻也从未停歇。伦敦的街头,虽然繁华,却难以掩盖他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正如他笔下所描绘的秋风与煤烟,既是对外界环境的写实,也是内心情感的映射。

夏目漱石在伦敦的日子,是他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文化洗礼期。他不仅学习了英语,更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世界观。《漱石日记》中频繁出现的英文词汇,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是思想上的交融。他试图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不完全归属于西方,这种身份的游离,恰恰成就了他作品中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修善寺大患日记,是夏目漱石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胃溃疡的折磨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笔,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病痛与感悟。在病榻之上,他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也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温情。这些文字,虽少了往日的锋芒毕露,却多了几分温柔与深沉,它们如同秋夜里的细雨,悄悄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漱石日记》中,夏目漱石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与人性洞察。他对妻子的调侃与关爱,对下女的观察与理解,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温情与智慧。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夏目漱石,他不仅是文学巨匠,也是一位丈夫、父亲,是家庭与社会的一分子。

大正五年的最终日记,是夏目漱石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礼物。在这份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对生命、对死亡、对世界的最后思索。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望,即便是在病痛与寒冷的侵袭下,也未曾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的文字,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读者的心灵。

夏目漱石的一生,就像他笔下的“漱石”二字,既有水的柔韧与变化,又有石的坚韧与不屈。他的《漱石日记》,不仅是一部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文化、关于人性的深刻哲思。在这本书中,我们感受到了夏目漱石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非凡魅力。正如他画中的《我的墓》所展现的那样,即便是在生命的终点,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淡然与超脱,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考与怀念。(2024年7月29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