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
 
 
 
  打印 关闭窗口
2022国际水墨艺术大展在东京都美术馆隆重开幕
作者:王亚囡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6/20/2022 4:52:25 PM
 

不忍池畔,烟雨迷蒙,宽永寺下,紫阳摇动。6月15日,“2022国际水墨艺术大展”在位于东京上野公园内的东京都美术馆隆重开幕。

一入展厅,先就被全日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旅日国画家赵龙光的《坐忘》和他的夫人——全日本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旅日著名国画家里燕的《烟雨泷》锁住目光。《坐忘》是一件长度超过一点五米,宽度超过半米的大尺幅作品,画面留白上下呼应,疏淡密致,浓淡相宜。悬崖之上,一处天然形成的石床,身披袈裟的僧人仿佛入定。画中僧人既非达摩亦非弘忍,任由观画之人自行代入。画作题为“坐忘”,直观感受自然是指画中之人坐忘,然而,这通达散淡的意境,确是让观画之人也“坐忘”了!

《烟雨泷》既丝丝入扣地展现了南派山水水汽朦胧的晕染技法,又将印象派对光影的捕捉手法表现得入木三分,充分体现了创作者深厚的国画功底,和融会贯通东西方优秀艺术成果的宏阔视野。

“‘2022国际水墨艺术大展’的启动工作还要追溯到2021年的秋天,尽管当时新冠疫情尚未在全球得到有效的抑制,但负责策展工作的艺术家们已经默默投入筹备工作了。”记者在展览现场采访了赵龙光和里燕,了解到更多大展背后的故事。

2002年,《人民中国》杂志社王众一总编找到里燕,探讨于2003年《人民中国》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之际,在日本办一场庆典活动的计划。里燕遂建议,举办一场以水墨画为主体的中日师生交流展览。这一建议得到王众—及《人民中国》杂志社的支持。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及七大日中友好团体的支持下,2003年于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庆祝《人民中国》创刊五十周年水墨艺术大展”,并成功吸引300多幅作品参展,在中日两国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热烈的关注。

“先生(日本社会对律师、艺术、教授、艺术家的尊称),太精彩了!请一定将这个活动延续下去!”日本观众离场时,反复表露着不舍的情绪。融洽的艺术氛围,也鼓舞了策展人的热情,里燕、赵龙光联合在日华人艺术家吴—骐、沈和年等人,筹备成立以水墨画为主的团体,便于日后举办活动,将“水墨艺术大展”延续下去。2004年,“国际水墨艺术促进会”正式面世,并约定以后每年都举办—次大型展览。又三年,“国际水墨艺术大展”迁入东京都美术馆并延续至今。

如今,“国际水墨艺术大展”已成功举办了19届,并已发展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交流活动。如曲水流觞一般,每届“国际水墨艺术大展”都通过抽签的方式由“国际水墨艺术促进会”的艺术家担任大展执委会委员长,轮流主理。这种形式,既公平,又新雅,每届展览也都会呈现性格各异的艺术风格,不禁令人拍手称赞。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这一特殊年份举行一场汇聚中日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交流展,意义非凡。另一方面,策展的艺术家们考虑首次引入装置艺术、油画、雕塑、摄影等其他形式的视觉艺术作品,让“国际水墨艺术大展”升级扩容,成为综合性的国际性的艺术大展。此外,支撑“国际水墨艺术大展”走过二十载春秋的背后的这群在日华侨华人艺术家,也将以“全日本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身份正式面世。

横滨国立大学教授、著名画家赤木范陆亲临展览现场,他从创作手法、工序工艺、历史传承等专业角度为来场的艺术爱好者深析画面深处的奥秘。旅居德国十几多年的赤木范陆教授,将西方美术早期所使用的蜡画法,施展在亚麻布上,又融入现代艺术的抽象技法,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水滴蜡山水图》和《大厅的残像》前都吸引了不少观赏者久久驻足。赤木范陆的中国学生张媛媛的《猫戏鲤鱼图》同样采用了蜡画法,作品无论技法还是意境,都展现了清晰的传承脉络。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巨幅肖像画,出自旅日雕塑家、油画家东强之手。一幅大气磅礴的《采药老人》是著名戏曲水墨人物画家李文培的作品。上海梧桐美术馆东京艺术研究院院长钱亚博携两件装置作品参展。

“京华十二画坊”会长王晓卉的《墨牡丹》,著名电影演员张金玲的《游乐》等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一中国国内著名艺术团体的艺术风采。由馆长鲁海波的《山水忆》领衔,宁波杨帆美术馆一众艺术家的佳作,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台湾著名画家萧巨昇也用一幅《临山望海-去年九月的基隆山》送来海峡对岸的问候。

“2012年,‘国际水墨艺术大展’走到了第十个年头,在中国侨联的支持下,大展增加了中国国内画坛代表画家的作品,并将每年邀请一个国内艺术群体参展当做保留项目。但今年,特别难!”记者从组委会处了解到,由于疫情反反复复,国际物流几经停滞。58件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作品能够漂洋过海最终来到东京,所经历的波折,堪比当初鉴真东渡。

里燕副会长特别强调,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举行“2022国际水墨艺术大展”,希望给中日两国的艺术家、创作者和爱好者一些鼓励和安慰,让大家知道,“我们一直在坚持!无论客观环境出现怎样的变迁,艺术的普及和传承不会中断。”这是身处艺术创作和普及第一线的著名画家的肺腑之言,也是在日华人艺术家的心声。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