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华文选作】日本“塾”教育之我见
作者:盖晓星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2/8/2022 10:13:33 AM
 

我们通常说的“辅导班”,日语叫“塾”,是和中国一样自古就有的“私塾” 的延续。据资料显示,二战后的1960年代,日本出现第一次婴儿潮。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进入高度增长期,脱离个体户成为企业白领的人数剧增,于是追求高学历的升学竞争随之而来,由此迎来“第一次‘塾’热潮”。进入1970年代,入读高中、大学的学生人数持续上升,针对升学实施定向辅导的“进学塾(升学辅导班)”便应运而生。经营形态也由个体转向企业经营,并走向集团化。1980、90 年代,由于公立中学的校园暴力倾向致使私立中学人气度高涨,“塾”再次升温。自2000年始,公立学校开始尝试“轻松教育”,担心孩子学业的家长便涌向“进学塾”。

这些“塾”从一年级开始招生,低年级属于启蒙教育,通过类似游戏的试题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对于应试,四年级入塾也不算迟。由于学费昂贵,上与不上,或者入塾年龄除了家长的教育方针,也跟家庭的经济能力有关(近年来据说在某些特别重视教育的区域,到了高年级人满为患,连“塾”都有可能考不上,因此很多有应试打算的家庭不得不从一年级就把孩子送进去)。我家孩子决定去的理由是被那里和学校完全不同的课堂氛围所吸引,老师风趣幽默,学生们积极发言,异常活跃。

因怕日后背锅,我特意强调:这可是你自己的选择,将来后悔了不能怨我。

后来发现“塾”其实是一只“贼船”,上去了就很难心甘情愿地退出。与其说“洗脑”,我觉得用“游戏”这个词更确切一些。因为不是义务教育,而且收费高,在“塾”里,孩子们是客人。老师并非一味地灌输,而是循循善诱。他们的独自开发的教材,水准之高,让人瞠目。因此,也被公认为“精英教育”。

但是东京有近200所私立学校,难易度完全不同。有全国知名的重点名校,也有极其普通的私立学校。市场上以“偏差值”为标准对其进行排名。40-70不等,相当于国内三本和重本的区别。

选择让孩子进“塾”学习,除了参加应考,家长还有这样的考虑:如何打发课余时间?尤其是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周围没有那么多的自然环境。孩子早早的就放学回家,学校作业10分钟做完,剩余时间沉溺于游戏和动漫的孩子不在少数。笔者并非全盘否定游戏和动漫,只是觉得接受一些知识熏陶未尝不是好事。我也不是要替他们辩解,至少我家两个孩子,在“塾”里既收获了知识也得到了快乐。儿子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女儿除了数学课之外,简直成了“塾”的粉丝,一天不去就怅然若失。相比之下,她感到学校的课简单无趣。

其实公立小学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照顾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仅传授基础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开展素质教育。

在此顺便提一下他们的素质教育的成果,就拿我近日的陪考经历来说。考试即将结束时,在考场外面等待的上百名家长鸦雀无声,孩子们按照考号陆续走出,同样静静地用目光寻找家人,互相看到之后不声不响地离去。这让住在附近前来助威的师兄惊呼“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要在中国早就大呼小叫了”。

还有,从学校到车站的路上需通过一条比较狭窄的商店街,车站入口设有红绿灯。一时造成人流拥挤,大家便自发地排起队来,把一半的空间让给其他行人或车辆。这又让师兄惊叹“简直不可思议”!

【作者简介】盖晓星。东京大学文学博士,东洋大学兼职讲师,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有专栏文章发表在《文汇报》、《光明日报》《新京报周刊》,有散文发表在“作家联盟”、“当代文艺”公众号平台、《日本华侨报》,有专栏访谈连载发表在(日本)《中文导报》。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