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文化观察】当代中国“歌剧伉俪”西北打造“红色歌剧”
作者:景作人(音乐评论家)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24/2022 12:22:34 PM
 

当代中国著名音乐戏剧评论家蒋力很早就对歌剧导演感兴趣,当年(二十年前)他作为制作人,就曾在歌剧《再别康桥》中做了一番小试牛刀的尝试,本次执导《呼儿嘿哟》,他凭借几十年闯荡歌剧界的经验,赋予了这部歌剧以真正的“歌剧化”呈现。此话非空穴来风,去年他刚接手这个任务时曾对我说过:“我要在这部作品中使歌剧的本体得到回归”。眼见为实,蒋力在《呼儿嘿呦》这部歌剧中,践行了自己简洁、朴实、凸显重点的歌剧观,以比较彻底的歌剧思维,赋予了剧情、人物、戏剧以高度概括和高度集中的表现,确立了歌剧中音乐表现、音乐塑造、音乐叙述的突出地位。

去年就听说甘肃省歌剧院正在创排一部歌剧,名叫《呼儿嘿哟》,据说是表现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梁革命根据地艰苦斗争的红色歌剧。对于这部歌剧,我一直颇感好奇且兴致甚浓,总想找机会了解个究竟。最近,我去成都出差,顺便“脚底抹油”,在返京途中拐了个弯儿,跑到兰州去看了场连排,同时与创作团队及该院领导见了面,了解了一些创排方面的亮点和信息。我这次赴兰并非正式行动,多少有些“捎带脚”的意思,可曰“探班”。然就是这样的一次“探班”,却令我得到了有关中国歌剧创作方面的很多收获。

首先,我由衷地钦佩甘肃省歌剧院的几位院领导,他们为甘肃、西北乃至中国的歌剧事业呕心沥血,以最大的热情和最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做到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院长李天圣作为著名剧作家,亲自率领青年编剧马霞一起创作剧本,为该剧立于舞台之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副院长孙中伟是该院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此次在剧中担任男一号,不仅完成了超负荷的唱演,还为全院艺术家树立了楷模式的榜样;副院长董青女士更是身先士卒,天天为剧奔忙,尽力为大家服务;此外还有其他院领导和各团团长,大家都把创排好这部歌剧视为己任,为了成功,为了荣誉,真正达到了无私无畏的境界。

《呼儿嘿哟》的创排,骨干演员、群众演员、乐团及舞美人员等,均为甘肃省歌剧院的艺术家,唯有导演蒋力和指挥王燕是外请的专家。

说到蒋力和王燕这对“歌剧伉俪”,他俩都是我在中央歌剧院多年的同事兼好友,这些年来曾一起见证了许多国内外的歌剧事件和活动。蒋力退休前是中央歌剧院创作策划中心的主任,国内有影响的作家、戏剧评论家和艺术活动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创作、文艺评论、艺术策划、剧目制作等工作。如今面对《呼儿嘿哟》,他转瞬之间变成了导演,从此开辟了他在歌剧领域中的一项新专业。

其实,蒋力很早就对歌剧导演尤感兴趣,二十年前,他作为制作人,就曾在歌剧《再别康桥》中与编剧和导演深度接触,携手合作,本次执导《呼儿嘿哟》,他凭借几十年闯荡歌剧界的经验,赋予了这部歌剧以真正的“歌剧化”呈现。此话非空穴来风,去年他刚接手这个任务时曾对我说过,“你这回一定要看看我是怎样处理歌剧的,我要在这部作品中使歌剧的本体得到回归”。眼见为实,蒋力确实导出了一部不同以往的歌剧,在这部歌剧中,他践行了自己简洁、朴实、凸显重点的歌剧观,以比较彻底的歌剧思维,赋予了剧情、人物、戏剧以高度概括和高度集中的表现,确立了歌剧中音乐表现、音乐塑造、音乐叙述的突出地位。

王燕教授作为青年指挥家,近年来在国内歌剧舞台上频频登场,指挥并首演了很多地方歌剧院的原创歌剧。在我的记忆中,她当年在中央歌剧院的五年间,实际指挥歌剧的机会并不多,然而好学的她却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最终在那个优异的环境中学到了本领、掌握了真谛、积累了经验。

而后,王燕慢慢迎来了彻底放飞的时机,她以自己的才能、经历和经验,成为了国内最重要、最抢手、最耀眼的歌剧指挥之一,且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中获得了“优秀指挥奖”。

此次我兰州“探班”,正赶上王燕指挥的首场连排,这使我得以近距离观看她对乐团和舞台演员的掌控。我发现,王燕现在的指挥,技巧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举例来说,她能够通过娴熟的手势引导演员、感染乐团、衔接剧情,从而使全体参演者在思想上和精神上融为一体。此外,她还有着很强的现场应变能力,面对突然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能够以手势、眼神和动作予以调节(如控制力度、速度、节奏、气口等),使其自然地纳入到正常的轨迹之中。我还发现,作为一名指挥家,王燕很好地掌握了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排练时能够迅速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顺利地启发演员和乐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速度和质量双满意的效果。

这次在兰州,我结识了东北的青年作曲家杨壮,他是歌剧《呼儿嘿哟》的曲作者,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杨壮因为配器功底了得,已参与了很多大作品的创作(担任配器)。此次创作《呼儿嘿哟》,是杨壮第一次独立完成歌剧这样的大作品,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个带有质变性质的考验。

我事先没有听过《呼儿嘿哟》的任何旋律,只是在此次连排时第一次“过耳”,然而当我置身排练厅小剧场时,耳中传入的音乐却是那样的有滋有味,它饱含着西北风俗的强烈韵味(陇东民歌、地方戏曲),夹带着“兰州牛肉面”般的豪爽性格,使我在初次接触它的瞬间便产生了难以弃舍的感觉。

我只听了一遍歌剧《呼儿嘿哟》,并没有资格对音乐做过细的说道,然而凭本能判断,我认为这部歌剧的音乐是“歌剧化”的,因为它的有机性、主导性和连贯性,都有着在统一的戏剧框架下发展和作为的功能,而剧中的音乐塑造、音乐呈现和音乐叙述,亦同样是在戏剧衍变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我认为,这样一部结构紧凑、戏剧集中、音乐鲜活的作品,是能够担负得起歌剧这个庄重称谓的。

歌剧《呼儿嘿哟》中的主要角色不多,人物性格却很突出,在这里,剧作家根据角色人性化的要求,将人物设计得十分栩实可信,例如周中塬的坚韧、坚定与智慧,梁叶子的温情、纯朴与善良,梁奶奶的厚朴、大义与慈祥,陆崇德的懦弱、胆怯与觉醒等。这一切都使该剧人物性格的真实化和可信化得到了加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真实化和可信化的加强,才使得歌剧中的戏剧性场面得到了顺理成章的烘托、集中和爆发。

此次“探班”,我发现甘肃省歌剧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个剧院有着许多专业能力强、业务个性突出的演员,例如在剧中饰演男一号的男中音歌唱家孙中伟,声音、形象都堪属一流,此次饰演周中塬(红军教导员),他的戏和唱段分量极重,然却完成得质量颇高,令人不得不倍加钦佩。饰演梁叶子的女高音王文婕,嗓音嘹亮,音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民族唱法功底。饰演梁奶奶的陈莉是个音色颇好、音量充足的女中音。而饰演陆崇德的男高音熊晖,亦是一位能演能唱,在台上“沉得下放得开”的演员。余下的如饰演王小龙的谢亚波,饰演陆石头的何龙,饰演杜学丁的于博,饰演沈排长的沈珂,饰演郎中的孙立忠,都是一些具有演唱和表演潜力的青年演员。我对甘肃省歌剧院能够拥有这么多年轻的好演员,多少产生了一丝羡慕嫉妒(不恨)的感觉。

甘肃省歌剧院中还有一个令我羡慕的,那就是他们的交响乐团,这个交响乐团有历史、有传统,在演奏上带有一定的特点。连排那天,我就坐在乐团首席(优秀的小提琴家张馨月)的侧面,听着层次分明的音乐,看着乐团入情的演奏,我的心始终激动不已,两只手一直在下面“抓痒痒”,恨不得立即拿把琴坐到乐团中去演奏。

甘肃省交响乐团(省歌剧院乐团的另一块招牌)非常诱人,他们阵容齐整,声部完善,演奏中能够体现出富有修养的包容与严谨,弦乐与管乐发声均衡。在对待歌剧这样的戏剧音乐时,乐团能够在演奏中发挥出微妙而又生动的变化,还能够营造出带有突破式的戏剧性高潮。说句心里话,我很喜欢这个乐团,真想有机会成为他们的“编外”替补。

兰州是我所喜爱的城市,不仅因为这里有驰名全国的牛肉面,这里的交响乐和歌剧更令我着迷。说来的确有缘,我与甘肃省歌剧院结交已近二十年,还曾多次来院里讲课,跟老少几代艺术家都是好朋友。我从心底里了解和理解这个剧院,为了大西北的歌剧事业,剧院全体艺术家敢于舍弃一切,他们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创演了一部又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民族歌剧,即便是在今天,歌剧《呼儿嘿哟》在排演经费上也同样是捉襟见肘的。然而我在“探班”时所看到的,却是剧院从上到下的团结一致,大家在剧院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决心战胜包括资金紧张在内的一切困难,一定要把代表着西北歌剧风格的《呼儿嘿哟》成功地立于舞台之上。

“黄土山上黄土塬,一眼望去望不到边,黄土塬子连着天,乡亲苦难泪水连......”这是歌剧《呼儿嘿哟》开篇时的合唱,它以一种荒芜厚重,沉重悲切的感觉,拉开了这部具有英雄性和曲折性的歌剧的帷幕。之后,随着沟壑纵横的子午岭及蜿蜒挺拔的南梁山脉在天幕上的出现,一场悲壮的红色革命戏剧便一幕幕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据悉,歌剧《呼儿嘿哟》正式演出将在今年2月下旬举行(因疫情拖了很长时间),经过此次“探班”的我早已下定决心,只要没有疫情作怪而歌剧能够准时上演的话,我一定从北京专飞兰州,亲历现场并瞠目欣赏。

愿甘肃省歌剧院的全体艺术家心想事成,歌剧《呼儿嘿哟》得以按时隆重登场并取得成功!也愿我这个私行的“探班”者能够如愿以偿,最终欣赏到终极版的西北歌剧《呼儿嘿哟》。■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