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华文选作】“村上春树与中国”的早期研究
作者:王海蓝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19/2022 11:18:22 AM
 

“村上春树与中国”的话题,十几年前在中国就被关注了。最早应该是村上春树文学的中文译者之一林少华,在其专著《落花之美》中写过千字小文“村上春树笔下的中国人”,也许是限于篇幅,内容只对作品中人物做了概述,再加上蜻蜓点水式的短评。直到10年前日本学者藤井省三提出鲁迅影响论,“村上文学的中国元素”研究在中国成为日本文学研究者的热门话题。

比如吴思佳的《论村上春树的中国观》,主要从村上的成长环境、回忆片段、公开发言及与中国相关的作品中梳理村上的中国印象,其论点是村上春树一直对中国问题感兴趣,且始终对中国抱有好感。盖芳发表的《试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一文,结论得出村上春树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态度还是比较矛盾、暧昧的,一方面是内省式地对中国怀有好感,另一方面对历史和邪恶又采取一种不明了的态度。而蔡鸣雁在《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人》论文中,认定村上春树对现实、对历史的严肃思考,强调村上对中国人有原罪意识,这点秉承了海外学者的村上论调。柯子刊在硕士论文《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中,认为村上春树对中国、中国人的描写总离不开“战争和暴力”主题,指出村上春树意在表达自己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愧疚之情,进而追寻日本暴力的根源。

而印象较深的,还有东北师范大学的学者尚一鸥,在其论文《村上春树的中国观》中指出,村上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中国人,都未能超越近代以来日本人的傲慢与偏见,充满了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刘研同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学者,她曾申请到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为“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村上春树论”,作为阶段性成果所发表的几篇论文,例如《村上春树研究中的东亚视角与文化诉求》,《论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中的创伤记忆》,《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等,都紧紧围绕着村上春树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刘研将村上文学提升到“后战后”时期日本精神史的高度加以评论,可以说是国内一流水准的村上春树研究论文。

在日本,学者藤井省三曾在2007年出版过《村上春樹のなかの中国》(中译名:《村上春树眼里的中国》)一书。全书共有六章,只有第一章是从小说文本分析来解读村上眼里的中国的,其他章节以村上作品的中文翻译研究为中心,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对村上文学的接受状况做了梳理和总结,还推出村上春树深受鲁迅文学的影响之说。而在村上春树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方面,藤井在这本书中着眼于村上春树对中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他认为村上春树对中国人有原罪意识。

其实,藤井省三的“村上春树对中国人有原罪意识”这种主张,并不是最早的。美国的村上文学译者兼研究者杰・鲁宾,在2002年出版的《H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Words(中文书名 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一书当中已提过。比如,他认为《去中国的小船》“记录的是叙述者如何对他生活中邂逅的几位中国人开始怀有一种负罪感的过程”。他还说:“《奇鸟行状录》中的‘战争’并非呈现为一系列历史事实,而是作为村上这一代及其后代所背负的精神负担的重要部分加以表现的。”再者,2005年日本文艺评论家水牛健太郎,曾写过一篇题为 “过去 隐喻—论含有中国元素的《天黑之后》”(日文:「過去 メタファー 中国 ある『アフターダーク』論」)的学术论文,他也认为村上作品中尤其是《天黑之后》,村上春树实际上指明了日本人对战争未负责任的恐惧,这篇论文曾获得日本第48届群像新人文学奖评论部门优秀奖。

而笔者作为长期旅居在日本的中国人,在“村上春树与中国”的关系上曾有多年的研究,且课题连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从2005年在筑波大学硕博连读阶段,课题是“村上春树在中国的受容”,主要从图书情报学(出版与译介,读者阅读与接受,资料汇编与文本分析,文学图书的社会影响等)角度,对中国的村上春树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通俗而言,该阶段所研究的就是“中国人眼里的村上春树”。毕业后短期回国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进行了“村上春树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简言之就是研究“村上春树眼里的中国”。关于村上春树《边境 近境》里的中国书写;关于村上春树文学中的满洲叙事;关于村上春树笔下的中国人形象;从村上短篇《去中国的小船》中的 “死,使我想起中国人”一句,谈起村上春树的战争观,等等,都做了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由于日本的脱亚入欧及其国民心理上的定势效应所致,对作为“他者”的中国,村上春树没有突破日本的社会集体想象,没有超出日本大众视域内的中国观范畴,又因他个人一贯具有崇尚西方文化的特质,他对中国确实有一种偏见或轻视的态度倾向。而村上春树之所以将中国元素注入其作品中,只不过是他用来思考和反映日本社会现状的一个出发点。

当下的学者对“村上春树与中国”的研究仍在继续。早期学者的先行研究虽然需要阅读和借鉴,但也要学会甄别,尤其在村上春树对中国态度上,“鲁迅的影响”、“父亲的影响”等那些牵强之说,需要先破后立,方可推陈出新。(作者系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