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重磅人物】百转千回 终向东流
——中日文物交流亲历点滴
作者: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 周明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1/29/2021 1:20:07 PM
 

2021年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五十岁生日,我也在这一年从中心退休。我在文物系统工作38年,出访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回想起来,感受最深的应该是日本。

一、扶桑缘起 初识东瀛

1994年可以说是我的日本缘年。这一年我第一次访问日本,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对日交流活动。

(一)高层会见

应中国国家文物局邀请,以日本广播协会(NHK)专务理事、放送总局局长中村和夫为团长的日本广播协会访华团一行七人于1994年5月13日至21日来华,赴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等地访问。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与国家文物局探讨双方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并参加与我合作拍摄《故宫》、《中华文明五千年》电视系列片的签字仪式。

访华期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中村和夫一行,对NHK与国家文物局合作拍摄文物片表示赞赏。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见,并得以在会见结束后与江泽民主席等合影。参加会见的中方人士有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等,为确保万无一失,文物局吴熙华处长特意请来外交部亚洲司程永华处长(后任驻日大使)做现场翻译。记得会见中江主席引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为了准确,江主席特意将诗句写下来给程永华看,并不无幽默的说“很难翻”,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江泽民主席会见NHK代表团后与中方人员合影

(二)首访东瀛

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率团于1994年7月5日至16日访问日本。代表团成员包括我的恩师、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以及南京、河北、内蒙、广州的文物工作者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的许强、李泓滨两位年轻媒体人,我也有幸其中。代表团在日期间,访问了东京、京都、奈良等地,参观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佛教大学、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等,拜会了日本各界众多重要人士。

在东京艺术大学,我们拜会了日中友协会长、东京艺术大学校长平山郁夫先生。平山先生重申了他关于“建立文物保护的国际红十字组织”的设想,并指出:文化交流对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来说都没有不利影响,因为这种交流是超越现实政治的。平山先生对在敦煌莫高窟为其建纪念幢表示感谢,并说这是他很大的荣誉。离开时,平山先生赠送每人一本画册,并亲笔签名。因为人多,为少麻烦先生,原本只有签名,轮到央视许强时,他恳请先生写下日期,因为那天正好是7月7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于是平山先生又为每位团员补签了“一九九四年七月七日”,很有纪念意义。

日本前首相、中国新疆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日方名誉主席海部俊树在其办公室会见了代表团。那段时间海部先生非常繁忙,一般会见都很短,但他却与代表团谈了半个多小时,他很有兴趣地询问了中日联合考察尼雅遗址的情况,并说:尼雅遗址保护能够综合两国的技术和经验,非常好,估计这个工作至少要做十年之久。作为日本首相,我是唯一去过新疆的,去年还曾从重庆乘船前往三峡考察。他还表示希望能去尼雅看看。

访日期间,在日的众多中日北大考古专业弟子设宴欢迎宿白先生。席间,大家一一回忆自己在北大的时光以及受先生教诲的经历,场面十分热烈。当时在场的张德勤局长感慨地说:看到今天的场面,我后悔当年没有学考古专业,后悔没有当一名老师!最后大家请宿先生讲话,记得他只简单讲了几句,随后,为表示他的心情,将手中整杯啤酒一饮而尽,令在场的我们为之惊诧!这也是我唯一一次看到先生的豪饮。

二、千回百转 曲折向前

中日关系总是曲曲折折,不时会出现障碍。我来中心后第一次访日是2012年,因为钓鱼岛问题,那时正是中日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特殊时期。

(一)中华大文明展

“中华大文明展”于2012年10月始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四地举办。由于钓鱼岛问题,我方降低了规格,原定的国家文物局领导没有赴日,由我带团出席开幕式但不致辞。在开幕晚宴上,日方希望我能讲几句,于是我讲了如下内容:“中华大文明展”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而筹备的大型文物展览,遗憾的是,目前中日关系遇到很大困难。这个展览能够如期举办,表现出双方主办者的诚意、勇气和远见。我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对话、沟通。我第一次访日时听过这样的话:“友谊容易理解难”,我觉得很有道理。今天看来,友谊也不容易,理解更难。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想成功首先应使别人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为了使双方增进了解、增进理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东京国立博物馆、NHK这样的老朋友们能和我们一起继续努力,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事实证明,虽然此后中日关系经历了非常困难的十年,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的文物交流始终没有停滞。

二)长崎

长崎是日本距离中国最近的地方,历史上与中国交往最久最密。自2013年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长崎孔子庙开展长期的合作展览项目。“中国西域 丝路传奇”展览是该项目的首展,于2013年2月开始在长崎展出,为日本观众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2013年春节前夕,我率团出席了该展开幕活动,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长崎市市长田上富久、中国驻长崎总领事李文亮以及长崎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中村知事、田上市长等对展览的精彩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在中日关系紧张时刻保持文化交流表达了积极态度。中村知事说:“我认为长崎所做的努力是与缓和当前局势密不可分的。”田上市长说:“这是一个能充分传达长崎对中国长久不变的友好情谊的企划。现在正是应当深化民间交流的时刻。”

其后不久,中村知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我认为,日中两国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信赖关系和友好关系。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惺惺相惜,两人的友谊完全没有利益关系。我希望日中两国的年轻人都能了解这段往事,知道只有心与心的纽带才能成就一段伟业。今天的日中两国间也需要有这样一条牢固的纽带。

三、薪尽火传 绵延不绝

从事中外文物交流工作多年,深感这是一份功德无量的事业,水滴石穿,润物无声。同时也感觉许多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有缘千里,绵延不尽 。

1994年,NHK与国家文物局合作拍摄纪录片《秦始皇》,我作为中方代表参与了部分拍摄工作,认识了协助日方工作的刘豆先生,但拍摄后多年再无联系。近日,NHK为纪念成立100周年酝酿制作新的中国历史纪录片,几经辗转,刘豆先生又与我取得了联系,追忆当年多有感慨,双方再次开启了新的合作。


平山郁夫赠送作者画册

1994年,由平山郁夫先生促成的日本政府援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竣工。为感谢平山郁夫先生多年来为敦煌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为平山先生建立了纪念幢,国家文物局领导在揭幕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18年,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品展在中国开始巡展,合作中认识了该馆馆长、平山先生儿媳妇平山东子女士。首次见面时,我向她介绍了我们与平山先生早年的合作经历,并给她看了当时的照片以及平山先生送我的画册签名等,她感到很惊讶。由于渊源久远且相互信任,2019年在筹备“亚洲文明展”时,平山东子馆长给予了全力支持,特别是后来新冠疫情肆虐,国外展品很难来华的情况下,多亏平山馆的慷慨出借藏品,使“亚洲文明展”巡展得以成功举办。


作者与女儿出席“三国志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式

说起日本动漫的影响,我女儿可以是个范例。她因看动漫学会了日语,并由此萌生赴日念头。2013年6月女儿赴日求学,不久考上学习院大学,师从著名秦汉史学家鹤间和幸。因为语言能力出众,在日学习期间就多次参与两国文化交流,并与人合译了《犍陀罗艺术》一书。2016年,日本来华“醍醐寺国宝展”展品启运前夕,中方人员因故无法赴日,她被临时借去救急,担任点交翻译。那是她第一次参与文物点交工作,十分兴奋,其间发来多张工作照向我们“炫耀”。后来她还参与了“江户与北京”、“三国志”、“亚洲文明展”、“浮世绘”等展览的翻译工作以及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大会中国代表团翻译工作。

2019年7月,中心主办的“三国志展”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我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恰巧日方请我女儿担任开幕式现场口译,父女得以同台,十分难得。那是我以公职身份最后一次出访日本,也是她首次亮相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座世界著名艺术殿堂。也许这是上天有意的安排,在我告别职业生涯之际,让女儿接过接力棒,女承父业,薪火相传,继续为中日文化交流奔跑向前。■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