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以及两国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作者:梁云祥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10/18/2021 3:21:22 PM
 

近50年前的1972年9月,战后20多年一直没有外交关系的中日两国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领日本政府几名重要内阁成员访问中国,并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同中国领导人一起解决了战后20多年以来的一些重大问题并约定将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双方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国关系为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篇章。

从那时开始至今已经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在此期间中日关系也曾起起伏伏有所变化,但总体而言,或者说在大部分时间里,两国关系基本上保持了和平稳定与友好合作的状态,两国国民之间的各种交往规模也日益扩大,客观上给两国国民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当然,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与两国实力对比及其各自国内政治的变化,两国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可以称得上是结构性的变化,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政经分离”,即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有所分离,双方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国民间的交往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双方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却常常出现摩擦,甚至有时出现严重冲突的现象。

回顾近50年来的中日关系,可以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初两国关系之所以能够缓和并实现正常化,主要在于两国对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与自身国家利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认同,比如两国的安全威胁都认为主要来自于苏联,因此具有了大致相同的安全利益。其次,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1971年进入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台湾所谓“反攻大陆”的口号早已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现实,再加上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日本自然从利益的角度考虑也必须选择中国大陆。再次,当时的中国在文革后期对重新振兴经济的需求增强,而日本恰恰满足了中国这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具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两国又有经济上的互补性,所以两国的利益有巨大的重合度,邦交正常化就显得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了。

然而,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使得中日两国共同的安全威胁及其利益消失,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安全关系也一再遇到问题,日本作为西方一员和美国的盟国自然也会在这方面同中国有所摩擦,再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增,并且迅速赶超日本,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降低而竞争的一面有所增加。在如此的大背景之下,过去具有宏观共同利益时一些没有成为严重问题的问题,比如历史认识问题、领土争端问题、日美同盟问题、人权问题、海洋问题等等,在眼下都成了彼此关注的重大利益问题,并常常因为这些问题双方处于摩擦状态。

因此,为了在过去近50年关系的基础之上能够继续在和平状态下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就需要首先真正地做到互不威胁,即有效管理控制现有摩擦并避免其上升为危机,真正做到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和不干涉对方国内事务,确立共同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基础,抑制各自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扩大各种健康的民间交流,在经济等领域继续寻找和扩大可能合作并共同受益的领域,积极促进东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唯有如此,中日关系才能够实质性地得到改善。(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