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二战老兵拆除慰灵碑 日本面临时代的危机
——日本战后75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作者:《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战后75周年报道组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8/15/2020 10:47:42 AM
 

临近“8·15”,日本NHK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老兵松本实曾经与几位幸存的战友一起,在菲律宾为死去的战友修筑了一座“慰灵碑”。45年之后,能够亲往菲律宾祭奠的仅剩现年99岁的松本实一人了。2019年岁末,松本实前往菲律宾,掏出一笔日元,雇用当地的农民工,自己亲眼看着他们拆除了这座“慰灵碑”。因为,他不相信后人还会维系这座“慰灵碑”。

《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战后75周年报道组日前在仙台,在这个当年日本陆军第二师团部所在地,看到一处为纪念死殁官兵而建造的“昭忠碑”。碑顶的金鸱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被震落,虽然预定于2017年修复完毕,但至今仍处于“身首分离”的状态。由日本政府主导兴建的“慰灵碑”尚且存在修复和维护的问题,民间自发建立的“慰灵碑”、尤其是海外“慰灵碑”就更难维继了。据日本媒体报道,在过去的3年中,至少有27座位于海外的“慰灵碑”被迫主动拆除。

转眼之间,二战结束75年了。当年那些亲历战争的日本人,已经相继去世。现实社会老龄化、少子化的“双化”痼疾,导致“慰灵碑”后继无人,难以维护。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仅日本国内,目前就有大约800百座由民间建造的、纪念战争死殁者的“慰灵碑”倒塌、损毁。他们称日本“慰灵碑”正在面临存亡的危机。

其实,仔细梳理日本本土及海外现存的“慰灵碑”,可以看到,这些“慰灵碑”的建造初衷不同,类别迥异。为纪念对华战争和大东亚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死亡日方士兵而建立的“慰灵碑”数量最为可观。除此之外,还有为纪念幕末维新和西南战争等,为推进日本近代化而死去的各方人士的“慰灵碑”,有纪念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的“慰灵碑”,有纪念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所造成人员死亡的“慰灵碑”。

由于“慰灵碑”的作用和意义大有不同,如何区分和甄别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以及战争性质是给“慰灵碑”定性的准则之一。日本建立在被殖民被侵略国家和地区之上的“慰灵碑”,对于当地民众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即使日方可以凭借“金元外交”,换取某些国家地方政府的宽许,但如果日方没有真正的反省与认罪,遭受日本侵略国家的民众都无法从情感上接受这种“慰灵碑”的存在。海外“慰灵碑”被涂鸦和损毁的事件就不可能避免。

遗族参与祭奠和维护“慰灵碑”的费用,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达到了一个顶峰,民族自豪感在那样的背景下被极速膨胀,在部分战殁者遗属的倡议下,兴起了一股修建和复建海外“慰灵碑”的热潮。日本共修建了1万3千多座“慰灵碑”,分布在日本本土、俄罗斯东部,以及东北亚的蒙古等国,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尽管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由日本政府承担遗属参加祭奠仪式所需要交通和食宿费用的三分之一。但遗属每年前往祭奠的相关费用,以及维护的费用都是不小的一笔开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慰灵碑”所遭受的“危机”,看似是一种“时代的危机”,实际是一种“历史的终结”。当日本的后人都无意维系“慰灵碑”的时候,意味着时代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种“时代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当日本的后人没有兴趣去祭奠这些“慰灵碑”的时候,意味着那段暗黑的历史无法回头地走向终结。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