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日本反战教育存死角 靖国神社保命静悄悄
——日本战后75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战后75周年报道组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8/15/2020 8:34:49 AM
 

每年盛夏的8月,日本各大媒体都会毫不吝啬篇幅地推出与“终战纪念日”相关的系列专题报道。其内容看起来丰富多彩,归纳起来则主题单一——堪称是记录、描述、甚至可以说是絮叨日本人的“二战受害史”。而这些堂而皇之被叫做“战争证言”的“苦难回忆”,已然成为日本和平反战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还肯关心时事、关心过去的日本年轻人,都是通过这些个人的、片面的回忆,来了解当年战争的“可怕”的。

1978年10月,近2000名各个级别的日本战犯被秘密合祀进入靖国神社。这其中就包括14名甲级战犯。从此,日本对过往战争的认识有了180度的转弯,日本右翼的心灵有了归宿。

那还是在1985年,在日本媒体当中,《朝日新闻》第一个挺身而出,公开批评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主张“此举会刺激中国,中国正在以严厉的目光盯着首相的举动”。此后,中日两国每逢年度“8·15”,都会有一场媒体激战、外交激战、情感激战。

在战后75年的今天,《朝日新闻》又是如何宣传反战和平的呢?翻开该报“战后75周年特集”,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题目——《通过著书来传递被夺去家族的现实,失去双亲的86岁老女人成为绘本的主人公》、《家人都以为是幽灵,活着回来的原特攻队员的补偿》、《因战争中断的棒球,原松山中学棒球队员曾我部桑的回忆》、《肉弹三勇士,25岁记者的追击》、《丰州空袭的画作公开中,画家在原海军工厂办展》、《透过被服支厂看军都广岛的惨状》、《高仓健的战争记忆,24人的证言变成了书籍》、《柳乐优弥扮演核弹研发人员,战后75年感到的恐惧》……

依旧是通过战争经历者的恐怖记忆,来让年轻人惧怕战争,惧怕做政府的工具人、惧怕做炮灰。

1982年,日本《广告批评》杂志上曾经发出一份反战海报,题目是“恭请首相先上前线”。这句广告语一时流行起来,在安倍政权宣布解除集体自卫权时,又被当代年轻人拿出来当作自己的态度。但是,这句走红的广告语话的背后,显现的不过是日本年轻人对战争的反感,对自己可能“被牺牲”的惧怕,丝毫看不到对侵略战争的反思与反省。日本战后的和平反战教育,有一个死角就这样持续存在着!

如今,就连对二战究竟是在哪一天结束的,日本也与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认识。2010年,俄罗斯决定将每年的9月2日定为“对日胜利纪念日”。后来,经过日本的多方游说,最终妥协为措辞稍缓的“二战结束纪念日”。2014年,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人呢,则是把每年的8月15日,称为“终战纪念日”,因为昭和天皇在这一天通过“玉音放送”的形式,向全日本宣布“战争终结”。时至今日,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历史教科书中,只有“终战”一语,而没有“战败”一词,更不要说“反省”了。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来势汹汹,在战后75周年的今天,靖国神社为了避免集体感染,已经宣布将8月15的“终战参拜日”,改为8月8日到8月16日的“终战参拜周”。成立于1981年的跨党派国会议员联盟——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也首次宣布取消集体参拜。此外,已经有19个地方城市的“遗族会”宣布取消上京参拜,他们担心高龄者感染新冠。象征和平的放鸽仪式等,也不允许普通民众参加。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局势下,往日的“悲情”,无法在靖国神社释放;过往的苦难,无法在靖国神社再诉;那些余年不多的老年人也无法到靖国神社仰望天空与死在战场上的儿子相约再见。由此,也可以看出“靖国参拜”背后的虚伪性。那些所谓的“英灵”当年可以为国捐躯,如今日本上上下下为了“保命”,就可以在战后75周年将他们置于靖国神社而不顾了。

这里,凸显的不仅是日本的“战争观”,更是日本的“生命观”。惟有了解了日本人的“生命观”,才会对日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