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蒋谈廿四史(53):忠臣袁盎与晁错相互倾轧得益于谁
——读《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随笔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6/26/2020 5:00:35 PM
 

 

英雄相聚,常常都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但是,同样作为西汉王朝忠臣英雄的袁盎与晁错,在朝廷上见面以后,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如果仅仅是没有这种感觉也还可以做罢,关键是两个人已经敌视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袁)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里面告诉人们的。

考察这个历史往事,很有意思。按理说,皇帝是应该深深知道袁盎与晁错的为人的,也应该知道他们俩人之间是有矛盾的。皇帝如果是真心喜欢他们二人,就会利用皇帝的无上权威来调解两人的矛盾。但是,在司马迁的笔下,人们看不到西汉的两任皇帝调解袁、晁矛盾的丝毫痕迹。这不能看作是皇权的式微,而可以理解为皇帝对此乐见其成。两位“忠臣”有矛盾,各自为了尽显忠心,就会尽其一切所能地监视对方,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地寻找对方的过错,办出皇帝想办都有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如此这般的“忠臣”相互钳制,最后的获益者是谁呢?其实,观照今天的一些企业、机关,这类现象仍然存在,学习这段历史,也就更有意义。

司马迁说“(袁)盎素不好晁错”,说明两个人积怨之深,这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两人未尝同堂语”,让人们打开脑洞可以想象到他们在朝廷上那副赌气较劲的样子。问题在于,两个人在朝廷上不说话,不意味着两个人在朝廷下不使绊儿!袁盎与晁错在私下里相互给对方挖坑使坏,可谓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差一点。

汉景帝在位年间,吴楚等发生反抗中央政权的“七国之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朝廷内外上下本应把五指攥成一个拳头对外用力,谁也没有想到平素相互仇视的晁错和袁盎利用这场政治危机,要置对方于死地。晁错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首先指出“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要求丞史以受贿和包藏给身为吴相的袁盎“治罪”。但是,晁错似乎没有商鞅、没有李斯那股狠劲,最后没有痛下杀手。但是,袁盎绝对不会为此而领晁错的情,你欲对我“治罪”,我要把你“致死”!他懂得联合皇亲窦婴,直接向汉景帝进言,把引发“七国之乱”的责任全部推到主张“削籓”的晁错身上。就这样,追求稳定是重中之重的汉景帝毫不客气地“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也就是说,晁错是穿着官服被杀死的。

袁盎呢,最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他受汉景帝的委托劝说窦太后打消让幼子梁王继承皇位的想法,窦太后倒是被说服了,心怀仇恨的梁王则采取恐怖主义行动,派刺客将其杀死。

两个忠臣,相互倾轧,内讧不止,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读这样的历史,怎能不唏嘘?!(2020年5月28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