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认真享受抓住正向转化负向的人生
——林清玄《感性的蝴蝶》读后感
作者:程千凡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5/6/2020 10:01:33 AM
 

感性,应该是针对理性而言的。但两者似乎并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有的人说,“感性的人最理性,理性的人很感性。”徐徐翻阅着散文大家林清玄《感性的蝴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读着他用文字讲述的平凡与伟大的故事,看着他用情感呈现的人生酸甜苦辣,我的内心也演奏着喜怒悲欢的交响曲。

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农民小说家,但我知道的中国农民散文家并不多。这或许是中国农民的生活过于沉重、苦闷,即使在转变成为作家以后,在写实的作品上可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抒情的作品上就不得不让位给抒情、浪漫都占强项的城市作家了。但是,林清玄的创作生涯,完美地颠覆了这个概念。

在那个贫困而单调的年代,林清玄生长在偏远又平凡的农村。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视电影都没有,唯独陪伴他长大的只是少数的文学作品和书报!当然,我也知道类似林清玄这样经历的人也不是少数,但大家缺少的是林清玄那样把这些书报亦师亦友。我的老师常说,“人与人的差别常常是从半步开始的。”林清玄,比经历相同的人多走出了半步。

《感性的蝴蝶》一书分为三辑,以“河的感觉”、“发芽的心情”、“温一壶月下酒”,记述了林清玄从青年到盛年文学创造的重要历程,其中不仅有对乡村生活的追忆和怀念,更展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人生感悟。说实话,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能够从行行文字中感到那浓郁的乡土气息,能够从那页页内容中体悟作者走出黄土地的心情。

尽管我信奉的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但我还是感叹林清玄笔下的佛教。在他的笔下,“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在他的笔下,佛寺里的鼓声,“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在他的笔下,佛寺里的“木鱼作为磨洗心灵的工具是极有典型意义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诉我们,修行没有止境,心灵的磨洗也不能休息。”在他的笔下,佛寺里“僧鞋破六个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嗔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所有这些,在宗教上有相同之处,让人们忽略门第和教化之争,去做由“物”到“心”的踪游。

林清玄说,“感性与思想是我的文学双翼,正如天鹅带着理想的壮怀飞越万里,蝴蝶不停采撷生活的花蜜,我愿有悲智双翼,能飞翔天际,继续探知春天的消息。”我的理解是,这里所说的“思想”就是“理性”,但它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理性”而高傲、冷漠地拒绝感性。人啊,如果能够做到在感性的中不失却理性,在理性中保持自己的感性,那将是多么美好的。

“生命里有许多正向时刻,也有许多负向时刻,一个人快乐的秘诀,便是抓住那正向的时刻,使它更充盈;转化负向的时刻,使它得到清洗。”林清玄的这句话,真的让我心定。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