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侨报时事评论
 
 
 
  打印 关闭窗口
贩卖儿童案频发给中国社会敲醒警钟
作者:王琴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12/13/2019 2:01:10 PM
 

 

在中国社会,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除了贩卖人口,不违法的事儿,能赚钱的行业,都可以做。”但是,当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恰恰相反,“除了贩卖人口,其它能赚钱的行业他都不做。”

最近,无论是打开微信或者微博随时都能看到一张大约50多岁的女性图片,她就像是某位“网红”似的被晒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遗憾的是,其图片被标注着四个大字“贩卖儿童”。这个人便是“梅姨”。目前关于她的消息更是层次不穷,从落网信息被传开经核实后被一一否定,到最近关于她的“画像”来源的不同版本真实性的质疑,仍是一夜间引起了全国网友们的注意与公愤的责骂声……然而“梅姨”至今为何迟迟不能落网,成为了许多人关注与关心的话题。归根究底,可以看到三点。

首先,据可靠消息称,“梅姨”这一称呼最早起于2017年初,至今已有两年时间。但是,关于“梅姨”身份及其个人信息到目前为止仍旧处在调查与核实中。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梅姨”所涉案件属于随意性很强,并且在贩卖过程中痕迹物证留下极少,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梅姨”犯案的时间(2005年)来看,当时的条件下视频监控技术尚不完善,网络信息也不发达,从而增加了破案的难度。

其次,在当今的网络发达时代,许多贩卖人员不排除在借用其身份作案,混淆视听,虽经核实后被一一否决,但往往在不确定性的事情中,公开传播谣言及散发假消息,一方面不仅是在变相的给贩卖人员提供“逃跑”消息,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受害者的家庭再次带来了伤害。

再者,“梅姨”事件的发酵引起了网络的一片片哗然声,人们不仅看到了公众嫉恶如仇的善良之心,更有许多网友认为目前贩卖儿童事件只增不减的最主要原因是法律制裁他们时给予的惩罚太轻。笔者则认为并不是法律过于轻判导致了类似事件无法根除,因为法律能制裁的永远是违法犯罪分子,而永远规避不了潜在的犯罪人员,唯有从自我意识的提高与对孩子的安全意识的教育与监管提高做起,才能减少此类犯案的增加,还社会一份安宁。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