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思索新时代中日关系前进方向
作者:田庆立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10/6/2019 12:17:54 AM
 

适值新中国喜庆70华诞之际,日本政要、经济界人士、青年代表、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向中国送上了诚挚祝福和美好寄语。中日关系历经70年风雨兼程,走过了一条蜿蜒曲折非比寻常的发展道路,既走过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无邦交岁月,也度过基于友好合作的“蜜月时代”;既曾由于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等问题龃龉不断,也会基于共同利益谋求互利共赢的密切合作。

在步入新时代的复杂背景下,国际秩序格局中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空前增强,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当前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势头,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发展动向。在中日关系迈入新时代下,理性思考中日关系的前进方向,顶层规划两国合作的可行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如何摆脱陷入“自我实现预言”陷阱。随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紧锣密鼓地持续升级,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也日益严峻。尤其是面对特朗普总统难以确定的外交政策,日本已经保持足够警惕,从安全层面推行“双轨并行”战略,一方面继续依托美国保持日美同盟体制的战略优势;另一方面则通过持续升级防卫力量以谋求自主性和独立性。至于面对强大的近邻中国,日本究竟如何对其进行定位,关乎今后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最为可怕的现实是,若将中国确立为“假想敌”,进而实现国际关系理论中本该成为“伙伴”的对象推向“敌人”的境地,是应予极力避免的恐怖陷阱。

第二,如何谋求深化理解与加强友好合作。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在祝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寄语中提出,“我期待日中以‘永远的友好’为基础,开辟新时代,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一肺腑之言若能真正践行落实无疑乃是中日两国人民的福音。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毛泽东研究专家竹内实先生曾提出过“友好容易理解难”的命题,直至今日,深入思考这一箴言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随着中日两国国家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国民审视中国的目光和态度更为严厉,如何深化中日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消除制约两国国民心灵相通的芥蒂和隔阂,厚植深化友好合作的根基,乃是新时代中日关系积极进取的时代课题。

第三,如何探寻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在中美对立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内部涌现出一股谋求与中国进入“蜜月时期”的热潮,可谓是在全球一体化阴霾重重的氛围之下浮现的一抹亮色。在中国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作出绝不走“国强必霸”路子的庄严承诺,中日两国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流,更多地携手合作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共担国际责任等方面大有可为。

第四,如何树立“亚洲一体”的愿景目标。世界正在进入“亚洲引领”的时代,随着中美之间政治紧张关系的不断延续,为亚洲开启走上内发型增长道路产生促进作用。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向亚洲近邻国家和地区提供先进技术和资本,中国作为地区稳定之锚和技术革新的核心枢纽发挥积极作用,中日两国共同树立“亚洲一体”的愿景目标,增强面向亚洲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注定会为步入“亚洲引领”时代充当“双引擎”角色。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教授)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