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令和新风波
作者:万景路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5/9/2019 4:43:50 PM
 

新元号“令和”又现风波,咋回事儿呢?原来是“令”字同时存在的两种写法让日本人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有点懵圈了。

我们先来看“令”字在日本通常的两种写法。一种为我们平时使用的“令”字,最后一画也即第五画是一个“、”字,另一种写法的最后一画则为“一竖”即“I”画,整体看上去就是“人”字下面的第四、第五画合成了一个“叩”字的“卩”字旁。

那么,这两种令字的写法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首先汉字为象形字,而“令”字在中国古代由甲骨文的令字转变为篆书时,就已经是近似于“卩”字旁的“令”了,其象形意大致为“人们以跪坐的姿势聚集在一起听从命令”。

东汉时期,随着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字的自由书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说,最终画为“、”字的“令”字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到了初唐,第五画为“、”字的手写体“令”字,被正式列为正规的楷书体手写字体,也意味着唐初就是两种“令”字并行了。当时的三大书法家之一褚遂良在其执笔的《雁塔圣教序》中,就是采用了这两种楷书手写体的“令”字并用的书写形式。而且据说历任黄门侍郎、中书令(掌传宣诏命)的褚遂良,就是因不忍“卩”字旁“令”字因楷书手写体的“令”字出现而从中国古文字中消失,才故意在这篇序文里使用了两种不同的“令”字。

不用说,日本自初唐开始就学回了这两种“令”字并一传至今。据日本人说,之所以在日本这两种“令”字都得以保存下来,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对古文化的保护一直就非常用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明朝的原因。我们知道,日本文化受明朝的影响也很大,当时,由于第三画为“一”、第五画为“l”的“卩”字旁“令”字在雕刻印刷版时较“、”画“令”字容易刻画,因此从明朝开始“卩”旁“令”字在印刷版上就被广泛使用开来,并再次影响到了日本。而且在日本还渐渐形成了一种现在通常使用的“明朝体”日本汉字字体,这也是目前被日本人包括我们广泛使用着的电脑输入字体之一。其实,从广义上来说,“明朝体”就相当于我们的“宋体”字,一般则专指一种日文电脑输入用字体。

据日媒报道,曾有储户去银行办理业务,因写了“、”字形的“令”字,结果被银行窗口人员退回要求重新改为“卩”字旁“令”字,从而引发了哪个“令”字才为正确的网上热议。最后还是号称日本书道界“字体第一人”的早稻田大学教授财前谦站出来一锤定音“两个都正确”,才结束了这场关于中国的两个读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写法却略有差异的汉字的辩论。

不过,看日本人争论两个汉字的正统与否,倒让笔者有点郁闷了,何也?我们被日本人继承下来的古汉字,时至今日仍然是被人家怀着尊崇之心敬畏之意地在使用着,但作为源头的我们呢?笔者就是在电脑上想打出“卩”字旁的“令”字来,都是累得吭哧瘪肚也没能办到,拷贝也不灵,因为在我们的字库里,早已把这类汉字扔到爪哇国去了,又何处可寻呢?故而在用到这个“卩”字旁的“令”字时,只能以如此繁琐方式代替,能不郁闷乎?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